川東北經濟區地處川渝陜甘結合部,是我省東向北向開放的重要門戶,擁有獨特的地理區位。5月16日,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五區共興”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川東北經濟區專場。
我市如何提升區域整體發展能級,推動經濟區振興發展?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陶劍鋒表示,我市將堅定貫徹落實省委“總牽引”“總抓手”“總思路”決策部署,全力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四川現代化建設巴中篇章。
做強支撐
全市主導產業加快成勢
巴中是國家確定的秦巴山區片區中心城市、四川唯一的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支持巴中建設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范市和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巴中正通過四項具體行動,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交通先行方面,巴中是北向出川的重要通道。經三輪“交通大會戰”,到2022年末,已建成1座機場、2條鐵路、7條高速公路,漢巴南鐵路巴中至南充段預計2024年通車,鎮廣高速、蒼巴高速等川東北連接通道加快建設,基本形成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川東北城市2小時便捷高效的交通圈。
在產業支撐方面,巴中堅持以產業振興促老區振興、助五區共興。大力培育文旅康養和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1+3”主導產業,與兄弟市州形成錯位發展、有序競爭、相互融合態勢。立足“紅色+綠色”資源優勢,培育發展文旅康養首位產業,組建光霧山諾水河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打造文旅產業突破發展新興增長極。今年“五一”期間,巴中旅游消費火爆,接待游客達174.28萬人次,同比2019年疫情前增長117.75%。大力實施“工業興市、制造強市”戰略,全力推進東西部協作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生物醫藥產業園等建設,促進工業發展提速增效。開展產業鏈攻堅行動,聚力培育文旅康養、生物醫藥、預制菜等7大產業鏈,集中資源打造產業集群,全市主導產業加快成勢。
加大合作
我市“朋友圈”持續拓展
在開放賦能方面,巴中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承接產業轉移投資超100億元,成渝地區綠色產品供給地作用逐漸顯現。與自貢、內江建立對口幫扶關系,累計實施項目37個;與浙江金華市建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對口合作關系,浙川兩省高位推動。大力發展走廊經濟、聯盟經濟、友城經濟,組建川陜蘇區紅色干教聯盟、川東北文旅聯盟、商會聯席會議機制等,與25個國內國際城市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朋友圈”持續拓展。實施“投資促進提升年”行動,今年一季度,引進重大產業項目99個、投資額249億元。
在服務助力方面,巴中堅持把創建一流營商環境作為“頭號工程”來抓,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創新推行“巴中跑團”“無證明城市”等模式,持續推進“川渝通辦”“省內通辦”“跨省通辦”改革,讓政務服務更加方便快捷。深入開展企業合理合法訴求問題“動態清零”“百名法官護航企業”等專項行動,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水平持續提升。
記者訪談
大力發展文旅康養首位產業
建設全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巴中將文旅康養作為首位產業培育發展,請問巴中如何通過發展文旅康養產業推動打造全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在新聞發布會上,成都商報記者向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陶劍鋒提問。
陶劍鋒表示,建設全國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既是省委賦予巴中的重要使命,也是巴中市挖掘紅色、綠色資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支撐這一目標實現,首要的就是做大做強文旅康養產業。
就大力發展文旅康養首位產業,陶劍鋒介紹,巴中將突出資源特色,抓實四大旅游。圍繞“紅色+綠色”主攻方向,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景區旅游、城市和近郊旅游、鄉村旅游。目前,巴中已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3個、紅色博物館紀念館8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5個,有天府旅游名縣2個、天府旅游名縣候選縣2個,所有縣區入列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下一步,將更加注重保護與利用,進一步做強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核心優勢,全力爭創全國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著力構建全域全景全時全民旅游發展格局。
深化文旅融合,豐富產業業態。巴中將巴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元素植入山水田園、城鎮鄉村,融入城鄉規劃、景區創建,成功打造大型沉浸式夜游劇目《夢境光霧山》和《恩陽船說》,光霧山和恩陽古鎮景區過夜游客同比增長5倍以上。同時,巴中四季有重點,春抓巴人文化藝術節、夏辦諾水河國際溶洞節、秋續光霧山國際紅葉節、冬推光霧山冰雪節,巴中文旅美譽度、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正在加快推進云頂茶鄉文旅康養綜合體等項目建設,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專業團隊做優文旅康養業態,持續豐富“中國氣候養生之都”“內陸養生福地”品牌內涵。
堅持合作共贏,推進區域聯動。巴中會同兄弟市州組建“5+N”城市文化旅游聯盟,推動區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加快打造大巴山生態康養走廊,積極融入“成綿樂世界遺產精品旅游帶”,助推建設世界級精品旅游線路。加強與重慶及周邊市縣合作,串聯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共同打造“紅巖精神、偉人故里、川陜蘇區”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聯動其他革命老區逐步形成覆蓋西部、縱貫南北、連接中東部的紅色文旅走廊。(記者 鄭棟梁)